close

之前與老師們共備時提到,相同的音樂元素,在不同的歌曲或樂曲中,可以運用不同方式來深化。

有時利用道具是透過視覺效果之外、還能有不同的肌肉動作體驗、以及讓對音樂的感受進行連結。

如影片中、運用氣球、音樂是全音符時拍給對方。氣球因為輕,很適合運用在展現分辨節拍或弱起拍。

但也因為輕,落下來的時間點與力量控制,以及空間距離的掌握,相對而言更為細微!

疫情之下不方便多接觸,

剛好可以運用「空氣球」(imagine ball)概念、

讓學生利用傳遞空氣球、拍空氣球等等不同「運」球方式,來體驗不同的音值(duration)

如:全音符(whole note)傳給對方,對方在下一個第一拍時再拍回(小心不要有「接球」動作、會變成附點二分音符+四分音符)。

二分音符(half note)自己左手傳右手、或是較近的夥伴。

四分音符(quarter note)雙手往上輕拍氣球。

 

進階1. 邊跟著教師音樂做動作、邊念出音值名稱(ta-a-a-a, at-a,ta)

進階2. 老師給予2小節44拍音值組合、學生做出拍球傳球動作。

進階3. 學生自行創編2小節44拍節奏、用傳球拍球方式呈現、其他學生拍出節奏。

 

音樂部分、擔心自己即興時、用單手也可以啊~用唱的也可以啊~

這可是我的恩師Lisa Parker說的喔~

重點在老師能不間斷的即興下去和以音樂控制律,

要使用現成音樂也可以!

盡量找短小樂曲、節奏簡單速度穩定、沒有彈性速度的。

巴洛克時期或古典時期或芭蕾練習的配樂,都是可以運用的。

如果現成樂曲較長、停下時、記得停在樂段結束上,讓學生潛移默化中、感受音樂段落。

https://youtu.be/faL2TazK_7Y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vewithmusic 的頭像
    movewithmusic

    Move with Music! 樂・動

    movewith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